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文章總覽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產品項目
    • Join us
    • Login
    • 0
      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 關於我們
    • 文章總覽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產品項目
    • 文章總覽
    • 分類
    • 主管角色與心態建立 (16)
      • 目標設定與任務分派 (14)
        • 工作計畫與日常管理 (13)
          • 問題分析與工作改善 (9)
            • 部屬培育與工作指導 (19)
              • 主管的職場溝通藝術 (7)
                • 團隊領導與共識建立 (15)
                  • 績效管理與員工發展 (13)
                    專案管理 利害關係人管理 問題分析與解決
                    1. 首頁
                    2. 管理文章總覽
                    3. 換位思考,你好我好大家好

                    職場溝通藝術|張力仁老師

                    換位思考,你好我好大家好

                    2023 May 29 主管的職場溝通藝術
                    換位思考
                    溝通障礙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沒有換位思考與同理心」,而什麼是「換位思考」與「同理心」呢?
                    換位思考,是指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比方說,我們在第一章第一節提到「帶人帶心 莫忘初衷」,身為覺得同仁難搞,教不會或不願調整,我們可以站在部屬的立場想想,我們是否成為了部屬眼中的壞主管?以及在「向上管理 狀況共有」中,我們提到我們的主管也是人,我們所面對的人事物,在他們的層級,同樣也在面對他們上層的主管與各式的要求。
                    同理心,是在既定的事件上讓自己進入他人角色,體會到他人因環境背景、自身生理與心理狀態以更接近「他人」在本位上的感受與邏輯。進而因為自己體會了「同樣」的經驗,也就更容易理解當事人所處當下狀態的反應,並更能夠理解這種行為和事件的發生脈絡。
                    比方說,主管和部屬面談中發現,部屬之所以教不會或不願調整,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理解能力不佳」、「學習速度慢」,或者「對於改變感到害怕」等,主管要能體諒部屬的狀態,試想自己面對不熟悉或競爭的環境,也可能會因為壓力而產生學習抗拒的心態。
                    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理解對方的想法與理由,就會造成雙方各說各話,毫無交集,甚至有可能因此產生不必要的衝突。
                    我們可以透過「瞭解關係人的工作期望與需求」,以及「職場性格」二個層面來試著同理他人在職場工作上的狀態:

                    瞭解關係人的工作期望或需求
                    第一章第三節中,我門提到,除了部門內部的主管與同仁必須要互相認識之外,主管也必須要認識各部門的相對應的主管以及窗口,這個部分除了可跟隨上級主管一同前往各部門認識之外,新任主管也可以主動的邀約相關的部門進行拜訪,如此可以增加在部門間的「能見度」,而從拜訪其他部門的過程當中,可以了解平常合作的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未來可以更好的地方。所謂知己知彼,就是了解自己本身的工作,瞭解對方的需求,最後才能提出彼此都滿意的溝通與互動模式。
                    我過往在進入一個新工作的時候,在瞭解我自己本身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職掌、內容之後,就會在我的主管或者部門內資深同仁的帶領下到各部門去「拜碼頭」,除了認識各部門主管,以及自我介紹外,我也會與各部門主管花一點時間聊聊他們對現行人力資源制度、流程的看法,以及瞭解未來我這邊可以協助他們的地方。也是因為我在新上任時有做了這個動作,之後在各種主管會議與跨部門溝通中,能因為大家對我有基本的印象而順利完成。
                    所謂關係人,也包含自己部門的主管與同仁,新官上任的小陳,在與上級主管黃經理會談瞭解工作職掌與內容之後,也要逐一與部門同仁老張、老李、小美,與小林個別訪談,除了瞭解工作現況之外,也可以從會談的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同仁對於主管未來的期望與想法。這也是團隊建立初期很重要的動作,可以讓同仁感覺到主管的重視與親和力。
                    因此在瞭解工作中的重要關係人需求的方式,就是「換位思考」的站在這些關係人的角度,瞭解他們對我們這個部門、這些工作,這個職務的期待、想法,或需求會是什麼?

                    透過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來了解工作關係人的需求與期望
                    所謂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是軟體開發與專案管理中的常用術語。它是使用以客戶或使用者的觀點撰寫下一其對需求的簡單描述,以作為後續功能開發與需求實現的參考依據。
                    其描述格式如下:
                    作為一個A的角色,我希望可以B,如此可以達到C的好處

                    其中A是對方的單位或職稱,B是對方期待與需求,C是解決的痛點,或滿足的效益
                    我們透過以下的範例,讓大家對這個問句能夠有更多的理解:

                    對於業務代表來說,期望公司給予更多報價的彈性,如此在面對重要客戶搶單的過程中可以把握重要機會點。
                    對於研發部門來說,期望公司不要在平常日開課,不然下課後還要回單位加班,真的好累!
                    對於製造部門來說,期望設計變更的次數愈少愈好,如此才能在要求的排程中準時出貨。
                    對於客服部門來說,期望製造品質與檢驗能夠精準,不要讓客戶有退貨與客訴的機會!
                    對於Andy來說,期望Michael在做任何事之前,能夠預作檢查與確認,不要讓錯誤的資訊到了客戶那邊而貽笑大方。
                    對於Michael來說,期望Andy在交辦事情之前,能夠和我說清楚講明白對工作的要求與期待,不要事後才說這不是你要的。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不同部門的職掌,瞭解各部門的工作重點與壓力所在。
                    比方說,業務人員對內要熟悉產品以及公司的定價策略,對外既要迎合客戶的喜好與需要,又要能堅守公司的立場與利潤,往往在業績壓力之下,真的是兩面不是人,而這樣的心酸,也不是其他單位所能體會與理解的。
                    而會計人員的工作是為了維護公司內部財務流程的順暢與穩定,因此包含制度、流程、系統、報表,都要遵循一定的規範進行。正因為其工作與公司的營運有直接的影響,不能容許些許的差錯發生,因此會計人員對表單正確性的要求才會這麼高,但是其他單位的人卻會因此認為他們很吹毛求疵,過度死板,這也是其工作不得不為的樣貌。

                    透過以上的例子,我們都可以看出不同單位,甚至主管或同仁,對於我們工作產出的期待與需求都不一定和我們自己想的相同。不是只有「做我想做的事」,而是在「兼顧彼此利益」的前提之下,讓工作都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這也是「設計思考」中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考模式,我們也可以看作是「換位思考」,在溝通之前多一分設想,方能有多一分體諒,也就能在職場互動中多一分和諧。

                    職場性格
                    前一節我們提到:職場性格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也沒有最佳的性格,所有的性格都有它的優勢以及弱點。每個人都是不同性格的混合體,重點在於比較「優先」,或者是「傾向」呈現的樣貌。
                    支配型的人是屬於動作節奏快、著重理性考量,其在工作上傾向透過主導行動,獲得立竿見影的結果,非常樂於接受挑戰。在溝通上喜歡挑戰權威,也重視權威和權利,偏好直截了當的說明。
                    影響型的人是屬於動作節奏快、著重感性考量,其在在工作上傾向與人打交道,留下好印象。在溝通上喜歡社會認同,團體活動,人際關係。
                    謹慎型的人是屬於動作穩健、著重理性考量,其在工作上傾向關注標準和細節,分析性思考。在溝通上喜歡明確定義的工作表現期望,重視品質和準確性。
                    穩定型的人是屬於動作穩健、著重感性考量,其在在工作上傾向平靜,耐心,忠誠,善於聆聽。在溝通上喜歡極少的變化,穩定性,真誠的讚賞,合作。
                    瞭解不同類型的人在工作中的狀態後,我們就比較能從「為什麼有你這樣的人」的心態,轉變為「原來你是這樣性格的人」,正因為理解對方是這樣的性格,自然會在工作上有這樣的溝通模式與表現也就不足為奇,自然就能在心理上建立同理心。因為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要怎麼去和不同類型的人做好的溝通與相處。

                    在本節我們提到了
                    1. 換位思考,是指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2. 同理心,是在既定的事件上讓自己進入他人角色,體會到他人因環境背景、自身生理與心理狀態以更接近「他人」在本位上的感受與邏輯。
                    3. 透過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來了解工作關係人的需求與期望,其方法就是:作為一個A的角色,我希望可以B,如此可以達到C的好處
                    4.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不同部門的職掌,瞭解各部門的工作重點與壓力所在。
                    5. 瞭解不同類型的人在工作中的狀態後,我們就比較能從「為什麼有你這樣的人」的心態,轉變為「原來你是這樣性格的人」自然就能在心理上建立同理心。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如何做好部屬培育

                      要怎麼開始部屬培育的第一步,它的流程與步驟有哪些?.

                      績效評核常見的問題

                      績效評核不是一件容易但是又很重要的事,常見評核上的問題有哪些?

                      新手主管必修課:領導的三大原則與良好溝通四步驟|張力仁

                      現代的職場工作者愈來愈不喜歡被約束與限制,更不喜歡只能聽從主管的安排。 新世代的領導,須遵循「個、位、好」三大原則, 並以「美、問、避、答」四個步驟建立良好的日常管理溝通模式。

                      高績效主管|主管應具備的8大管理能力與提升方法 |張力仁|2024

                      想要成為高績效主管嗎?了解主管應具備的8大管理能力以及提升方法。這個資訊豐富的內容將幫助您及人資夥伴自我學習發展與規劃主管培訓的重要參考,協助您提高領導效能,並實現更優秀的團隊績效。

                      新世代部屬培育的應注意事項

                      職場新世代,不再流行「Know HOW」,他們更多時候想要知道的是「Know WHY」,而主管要怎麼告訴他們呢?

                      基層、中階、高階主管管理課程綱要|主管必備職能|張力仁

                      基中高階主管的管理職能以及透過哪些主題課程來提升管理能力是人資每年關心的重要課題,隨著環境的轉變、新世代員工的加入,雖然核心的管理職能大同小異,但內容上還是需要與時俱進隨著管理場景與樣態進行職能細節及課程上的修正,本篇提供常見的基中高主管代表的職能課程提供各位人資及主管夥伴們參考.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地址: 203 基隆市中山區復興路209號7樓之3
                      • 公司名稱: 唐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統編: 5089303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