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代中階主管的淬煉與成長 ─ 從MTP管理訓練課程談組織中堅的修煉地圖
MTP管理訓練課程:新世代中階主管淬煉與成長的修煉地圖|張力仁
2025 May 04 問題分析與工作改善 目標設定與任務分派 主管角色與心態建立 團隊領導與共識建立

新世代中階主管的淬煉與成長 ─ 從MTP管理訓練課程談組織中堅的修煉地圖
在一個組織中,最容易被壓扁、最容易「兩面不是人」的職位,往往就是中階主管。
他們不像高階主管可以專注於策略思維,也不像基層主管單純執行指令。中階主管要面對的是多線任務的交織──來自上級的績效壓力、來自下屬的期待與疑惑,還有部門間的協調與資源拉扯。在新世代的職場中,這樣的角色不再只是資深員工的「升級版」,而是需要全方位能力整合的實踐型領導者。
那麼,新世代的中階主管,到底該具備哪些能力與特質?
MTP課程 (MTP =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雖然是經典教材,但當我們重新用當代視角解讀它的內容時,會發現它其實為中階主管描繪出一張極具實用性的修煉地圖。
一、以基礎為根:主管角色與管理視角的重新定位
每一位主管都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在這個位置上?」
MTP課程最開始不是教技巧,而是邀請主管回到原點,思考自己在組織中的角色定位與管理立場。
主管不能只當「任務傳聲筒」,而要能從整體經營目的出發,理解自己肩負的管理責任與價值貢獻。
對上,主管要怎麼輔佐自己的上司
對下,主管要怎麼正確傳達指令與工作分配
對內,主管要懂得怎麼兼顧平衡的與跨部門溝通
對外,主管還要扮演公司發言人的角色與外界進行互動。
這個階段,主管要會學習用經營者的視角來思考:管理是為了什麼、組織的目的是什麼、人與組織間的關係為何。
此外,理解人類行為與需求,是管理者進行有效溝通與激勵的前提。也因此,這裡也涵蓋了對員工心理與動機的初步認識,為後續的領導與培育打下人性的基礎。
二、以流程為幹:打造可被執行的管理行動
管理不該是憑直覺、靠情緒,更不是臨機應變的即興反應。
MTP課程對「流程性管理」的重視,是為了讓主管從計畫、指示、控制到協調的各環節中,找到一套可複製、可調整、能因人制宜的管理節奏。
這包括學會如何設定明確目標、如何擬定切實可行的計畫、如何依照部屬的能力特質進行工作任務分派,以及什麼狀況下可以授權,授權的標準為何?而主管要如何下達清楚的命令(而非模糊的「你去看著辦」)、如何讓部屬清楚知道「為何做」、「怎麼做」與「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好」。
控制部分則讓主管學習監控進度與成果,及早發現偏差並調整策略;而協調則強化主管在面對橫向關係時的溝通與整合能力。部門之間的拉扯常因資訊不對稱與目標不一致造成,而協調的本質正是資訊整合與資源優化。
最後,透過這系列的流程,讓中階主管意識到:管理的最佳境界是,讓你的部屬做到「自我計劃」、「自我管裡」、「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控制」,最終能達到組織所設定的策略與目標。
三、以應變為枝:強化問題解決與風險應對的肌肉
在變動快速的時代裡,主管不能只是把問題丟回去給部屬或上級。
中階主管要做的是成為問題的「轉化者」──不僅能辨識問題,還能提出具體改善行動。
MTP在這一層次中,讓主管學會以下幾件重要的事:
比如銷售數字下滑,問題不一定出在業務人員,也可能是產品策略、流程瓶頸或溝通斷點。
2. 第二是學會分析問題。
這個階段不是分析問題的原因,而是問題是屬於「救火類」的問題、「發現類」的問題,還是「預測類」的
問題。因此主管本身要保有「風險管理」的意識與培養部屬也具備相同的辨識能力。
3. 第三是從資料中提取重點資訊。
主管必須在問題辨識之後,立即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並透過演繹與歸納的方式,確認問題發生的
狀況、背景、原因,並進行優先順序排定。
4. 第四是在瞭解資源有限時該處理哪一個關鍵問題。
最後擬定行動方案,並帶領團隊進行改善。
這不僅是問題解決的能力,更是風險管理的核心:越能主動掌握風險,就越能避免事後的補救成本。
四、以信任為葉: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連結
沒有信任的關係,管理就只能靠制度與處罰。長期下來,組織只會變得冷漠與低效。
MTP強調主管要懂得建立部屬對自己的信賴,也要促進團隊間的互信。
信任的基礎是理解與同理。主管要能看見部屬行為背後的需求與不滿,也就是「他為什麼這樣反應?」而不是只問「他為什麼做不好?」
同時,主管也要懂得善用職務分析與工作改善的方法,讓部屬的工作內容更有價值與發展性,而不是單純「填補缺人空缺」的調度邏輯。
信賴的關係,是靠日常的對話、一致的行為與長期的陪伴建立出來的。這也是中階主管最需要練習的一項軟實力。
五、以培育為花:激發潛力,養成團隊的未來
新世代的中階主管不只是「工作完成的保證人」,更是「人才成長的推動者」。
MTP在這一層,讓主管學會如何針對不同成熟度與性格的部屬,給予不同類型的指導與學習支持。
也就是所謂的「情境領導」:
- 高績效但低動機的員工,需要激勵
- 新手需要引導
- 資深但停滯的人,需要挑戰與賦能
主管也要能規劃成員的學習進程,安排漸進式的任務,並在日常工作中適時給予回饋與示範。而不是等到「出錯了才來教」、「考核了才來談」。
更重要的是,主管自己也要會自我啟發,成為部屬學習的榜樣──這會大幅提升部屬對主管的信任度與學習意願。
六、以實踐為果:從能力內化到行動展現
當管理思維與技能已經具備後,最後的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在現場用出來」。
MTP課程最後強調的是整合──整合領導力與管理能力,整合自己與組織的需求。
這裡所謂的「領導力」,不是指大聲說話或有權位就能達成,而是如何用適切的方式引導他人改變、推動事情往前。
舉例來說,主管要能判斷自己所處組織的運作模式是直線型、功能型還是矩陣型?針對不同部門、不同文化、不同特質的團隊,領導與推動方式都要做出調整。
主管也要學會觀察現場的管理議題,從人員動態、制度瓶頸或文化盲點中發掘待改善之處,並且能整合資源,設計出一條能被團隊接受的改善路線。
而這一切,都是從理解管理本質開始,透過實踐,將知識轉化為行動,將行動轉化為影響力。

主管的修煉,是持續的自我超越
新世代的組織需要的不只是執行力強的人,而是能夠領導變革、培育人才、連結人心、解決問題的中階管理者。
MTP課程讓我們看見,管理並不是單一技巧的堆疊,而是一套邏輯清晰、系統完整的思考架構。這套架構,不只是一本課本,更是一位主管一生可以持續修煉的地圖。
唯有不斷強化自己對人的理解、對事的掌握、對組織的判斷與對未來的想像,主管才能在多變的時代中,成為真正讓人信服、值得依靠的「中堅之力」。
想邀請張力仁老師上課,歡迎聯繫:https://tangyu-consultant.com/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