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文章總覽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產品項目
    • Join us
    • Login
    • 0
      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 關於我們
    • 文章總覽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產品項目
    • 文章總覽
    • 分類
    • 主管角色與心態建立 (16)
      • 目標設定與任務分派 (14)
        • 工作計畫與日常管理 (13)
          • 問題分析與工作改善 (9)
            • 部屬培育與工作指導 (19)
              • 主管的職場溝通藝術 (7)
                • 團隊領導與共識建立 (15)
                  • 績效管理與員工發展 (13)
                    專案管理 利害關係人管理 問題分析與解決
                    1. 首頁
                    2. 管理文章總覽
                    3. 績效評核常見的問題

                    績效管理與員工發展|張力仁老師

                    績效評核常見的問題

                    2023 Sep 25 績效管理與員工發展
                    人們會去做能夠受到獎勵的事情,而不會去做他所害怕受到處罰的事情。
                    ~管理專家米契爾.拉伯福(Michael Leboeuf)


                    傷腦筋的Helen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績效評核時間。身為14位員工的主管,Helen一想到這件事情就頭痛,因為這表示她得在繁忙的行程表裡,擠出和每位部屬面談的時間、填寫繁瑣的表格,還得回想同事過去的表現如何,盡可能公平客觀地評價,才能應付不斷上門「討債」的人資同事。現在Helen滿腦子只想找出一個又快又簡單的好方法,能夠立刻搞定這一切!

                    績效評核,是主管對部屬在工作的整體評價。其結果是成為獎懲、加薪、晉升、培訓、辭退、降職和幫助員工職業發展等重要內容的依據。
                    但在實際評估過程中,由於評估的標準和作法不夠明確、不夠公平、不夠客觀、不夠透明等問題的存在,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進而影響到企業相關的決策和措施,以致績效評核無法充分發揮效用。

                    績效評核常見的問題

                    把績效評核當成是績效管理
                    「打考績」這項工作之所以累人又討厭,是因為我們常常誤把「績效評核」與「績效管理」畫上等號,以為績效管理只是主管對員工的年度評分大會。事實上,績效管理的範疇比績效評核大多了,也不是由上而下的單向管理,而是一個主管與員工持續雙向溝通的歷程,透過雙方不斷互動合作,達到「預防疲弱表現、提升績效」的效果。
                    績效管理是一個管理的循環,由績效計劃、績效輔導、績效評核、結果應用四個部分組成。因此績效評核只是績效管理的其中之一。這部分在下一節會有詳細的說明。
                    許多主管把績效評核作為重點,關注結果。卻忽略績效實現的過程,因此若在日常管理中沒有做到對部屬經常性的溝通、績效輔導、以及執行過程監控,就無法讓績效評核達到完整與公平的結果。

                    評核指標一成不變,為評核而評核。
                    不同季度、不同部門的評核指標應該是不一樣的。因為企業的經營策略目標和重要工作計劃不一樣,評核不僅僅是衡量,更是找出問題,解決問題,還有預防風險的功效。如果評核目標每一年每個月都一樣,這樣的評核將失去意義,部屬也會將工作視為例行性動作,而缺乏提升工作效能的動力。
                    在第二章「目標設定與任務交辦」中我們有提到,部門目標的來源有:企業經營的目標、改善與創新的目標、工作職掌所賦予的目標,以及主管臨時交辦事項。因此,隨著年度企業訴求的策略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部門目標,以及改善創新的目標。

                    主管在績效評核中的主觀性強
                    有的企業對員工評核一般缺乏詳細的評核指標和評核標準,同時,也缺乏相應的績效記錄,主管者只是憑短期的記憶與印象在年終對部屬評核,存在較多的個人因素與主觀性,因此無法做到評核的公平性。

                    主管沒有對評核結果給予部屬回饋
                    很多主管在績效評核完之後,不願將評核結果與部屬進行討論與回饋,等績效獎金核發之時,部屬看到所領的獎金推算才知道自己的績效等第。這讓績效評核變成一種黑箱作業,部屬無從知道主管對自已哪些方面感到滿意,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主管擔心將結果告知部屬會引起部屬的不滿,在將來的工作中採取不合作或敵對的工作態度。也有可能是績效評核是主管主觀所給予的結果,如果照實回饋給部屬,也勢必引起巨大反彈。
                    此外,也有可能因為主管本身對於績效評核的意義與目的就不是很瞭解,加上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使得主管沒有能力和勇氣和做部屬績效評核結果的回饋。

                    評核結果只是薪獎的依據
                    績效評核不只是為了發薪資與獎金,應該將重心放在績效改進和績效面談分析上,同時要根據績效結果,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改進,比如做工作的調整、員工能力培訓與輔導等。

                    在本節我們提到了:
                    績效評核常見的問題有
                    1. 把績效評核當成是績效管理
                    2. 評核指標一成不變,為評核而評核。
                    3. 主管在績效評核中的主觀性強
                    4. 主管沒有對評核結果給予部屬回饋
                    5. 評核結果只是薪獎的依據。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高績效主管的高效問題解決秘技:核心關鍵步驟與工具 讓你找到根本原因 高效解決問題!| 張力仁

                      找到根本原因才能高效解決問題!有哪些核心關鍵步驟?可以運用什麼工具與方法?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新官上任前的心態建立

                      不管是新手主管、空降主管,到任時都不免會有不確定的心情,如何短時間暸解自己的角色與定位是件重要的事

                      成為優秀主管的第一步:新手主管必備的心理準備指南 | 張力仁

                      剛當上主管的心情,不管是興高采烈或者是戒慎恐懼,都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 就是接下來要帶領這個部門或工作團隊邁向什麼樣的未來。 有幾個主管的角色以及新任主管應有的心態,我們都應該了解!

                      領導力評估指南:如何識別主管的優勢與發展潛力

                      領導力評估指南:如何識別主管的優勢與發展潛力|張力仁

                      主管扮演了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他們不僅需要將組織的策略與願景轉化為具體行動,還需要激勵與管理團隊,確保目標得以實現。 因此,透過主管能力評鑑,可以有效識別其領導特質與管理能力上的優勢與不足,從而為個人發展與組織提升奠定基礎。 本篇文章將分享關於主管領導力評估的重要性、效益、方法與工具,同時也將分享各階層主管應具備的領導特質與管理能力。

                      ​​​​​​​專案管理的成功關鍵-利害關係人管理|張力仁老師

                      多年在企業專案管理與授課經驗中,最重要的專案成功關鍵常是『利害關係人管理』 本篇跟大家分享 #專案管理的工作內容、#怎麼辨識利害關係人、#如何規劃利害關係人管理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地址: 203 基隆市中山區復興路209號7樓之3
                      • 公司名稱: 唐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統編: 5089303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