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文章總覽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產品項目
    • Join us
    • Login
    • 0
      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 關於我們
    • 文章總覽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產品項目
    • 文章總覽
    • 分類
    • 主管角色與心態建立 (16)
      • 目標設定與任務分派 (14)
        • 工作計畫與日常管理 (13)
          • 問題分析與工作改善 (9)
            • 部屬培育與工作指導 (19)
              • 主管的職場溝通藝術 (7)
                • 團隊領導與共識建立 (15)
                  • 績效管理與員工發展 (13)
                    專案管理 利害關係人管理 問題分析與解決
                    1. 首頁
                    2. 管理文章總覽
                    3. 人才難找?企業必學高效招募管道,全方位破解人才荒!|張力仁
                    企業必學高效招募管道,全方位破解人才荒

                    企業招募管道的來源、比較與建議

                    人才難找?企業必學高效招募管道,全方位破解人才荒!|張力仁

                    2025 Mar 27 工作計畫與日常管理 目標設定與任務分派 績效管理與員工發展 主管角色與心態建立
                    內容目錄
                    1. 一、前言
                    2. 二、企業招募管道的分類與分析
                      1. 1. 網路人力銀行
                      2. 2. 企業官方網站人才招募頁面
                      3. 3. 校園徵才活動
                      4. 4. 就業服務站
                      5. 5. 內部員工推薦制度
                      6. 6. 企業實習生計劃
                      7. 7. 競賽與活動招募
                      8. 8. 高階人才獵頭(Executive Search)
                    3. 三、綜合比較各招募管道
                    4. 四、企業的招募策略建議
                      1. 1. 建立多元化招募策略
                      2. 2. 強化雇主品牌形象
                      3. 3. 數據化招聘管理
                      4. 4. 建立長期人才庫
                    5. 五、結論
                      1. 關鍵成功因素:

                    企業招募管道的來源、比較與建議

                    一、前言

                    在現今的就業市場中,企業普遍面臨「人才難尋」的問題。部分原因來自於企業的知名度不高,導致求職者對該企業缺乏了解;部分則可能是企業未善用合適的招募管道,使得人才與企業之間難以有效對接。

                    因此,建立適當的招募策略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探討幾種常見的企業招募管道,分析各自的優缺點,並提供企業主管與人資部門一些建議,以提升招募效率與人才品質。

                    二、企業招募管道的分類與分析

                    1. 網路人力銀行

                    網路人力銀行(如104、518、1111等)是台灣目前最普遍的求職與招聘平台。
                    企業可以在這些平台上刊登職缺,並透過履歷篩選與主動邀約的方式招募人才。

                    • 優點:

                    1. 求職者基數大:人力銀行的使用者眾多,能夠觸及大量求職者。
                    2. 履歷篩選功能強大:企業可利用關鍵字、條件篩選等功能,快速找到合適的候選人。
                    3. 即時性高:人力銀行更新頻繁,企業可以即時發布職缺,並快速與求職者溝通。
                    • 缺點:

                    1. 競爭激烈:企業眾多,熱門職缺的曝光度可能受到影響,必須付費提升排名。

                    2. 履歷品質參差不齊:有些求職者可能只是「海投」,缺乏對企業的深入了解,導致面試到報到的轉換率較低。

                    3. 成本較高:若企業要提升曝光率,可能需要額外支付廣告費,長期下來成本不低。

                    • 適用企業類型與建議:

                    適合所有規模的企業,特別是需要快速招募大量人員的企業(如零售、餐飲、客服等)。
                    建議企業善用履歷篩選機制,提高招聘效率。此外,應搭配其他管道,避免過度依賴人力銀行。

                    2. 企業官方網站人才招募頁面

                    許多企業會在自家官網設立「人才招募」專區,讓對企業有興趣的求職者直接應徵。

                    • 優點:

                    1. 吸引有意願的求職者:透過企業官網應徵的求職者,通常對企業文化與發展方向較有興趣,意願較高。

                    2. 成本低廉:相較於人力銀行,官網招募幾乎沒有額外成本,只需定期更新資訊。

                    3. 提升企業形象:完善的招募頁面可以展現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吸引適合的求職者。

                    • 缺點:

                    1. 流量有限:除非企業知名度高,否則網站的訪問量較低,曝光度不如人力銀行。

                    2. 履歷數量有限:因流量問題,企業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履歷,影響招募效果。

                    • 適用企業類型與建議:

                    適合知名度較高或有固定流量的企業,如大型企業、連鎖品牌等。
                    建議搭配SEO優化,提高官網的可見度,或與社群媒體結合,增加曝光率。

                    3. 校園徵才活動

                    台灣各大專院校每年約在3到5月舉辦校園徵才活動,讓企業有機會接觸即將畢業的學生。

                    • 優點:

                    1. 直接接觸新鮮人才:企業可以第一時間向應屆畢業生介紹工作機會,提前鎖定優秀人才。

                    2. 企業品牌宣傳:參與校園徵才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讓學生更早認識企業文化。

                    3. 長期人才庫建立:即使學生當下不求職,未來仍可能成為企業潛在人才。

                    • 缺點:

                    1. 求職者經驗不足:應屆畢業生多缺乏實務經驗,需投入較多時間與成本培訓。

                    2. 時效性受限:校園徵才通常集中在特定時間,無法全年無休地進行。

                    • 適用企業類型與建議:

                    適合需要培養儲備幹部或技術人才的企業,如科技業、製造業、顧問公司等。
                    建議企業可與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如提供實習機會,提早接觸潛在人才。

                    4. 就業服務站

                    政府設立的就業服務站,提供企業與求職者配對服務,並可享有政府補助。

                    • 優點:

                    1. 政府資源支援:可獲得政府的招募補助或培訓資源,降低企業用人成本。

                    2. 求職者來源多樣:涵蓋社會新鮮人、中高齡人才、待業者等。

                    • 缺點:

                    1. 行政程序較繁瑣:企業需符合一定條件才能申請補助,流程較長。

                    2. 履歷品質不穩定:部分求職者可能只是為了申請補助,工作穩定性較低。

                    • 適用企業類型與建議:

                    適合中小企業或願意提供就業機會給特定族群(如中高齡、身障者)的企業。
                    建議企業可將此管道作為補充,並與其他招募方式結合使用。

                    5. 內部員工推薦制度

                    透過現有員工推薦合適的人才,企業可提供推薦獎金,提升招聘效率。

                    • 優點:

                    1. 人才品質較高:推薦者通常會介紹符合企業文化與職務需求的人選。

                    2. 降低招聘成本:減少外部招聘支出,提高錄取率。

                    3. 提升員工參與度:員工會更積極參與人才發展,促進團隊凝聚力。

                    • 缺點:

                    1. 適用範圍有限:推薦人脈可能受限,難以滿足所有職缺需求。

                    2. 可能影響內部關係:若被推薦者表現不佳,可能影響推薦者與企業的關係。

                    • 適用企業類型與建議:

                    適合任何類型的企業,特別是文化凝聚力強的公司。
                    建議企業建立透明的獎勵機制,確保推薦制度公平且具吸引力。

                    6. 企業實習生計劃

                    企業實習計劃是讓在學學生透過短期實習體驗職場生活,企業則可藉此提前接觸與培養潛在人才。

                    • 優點:

                    1. 提前發掘並培養人才:企業可在實習期間評估學生的表現,挑選適合的人才轉為正式員工。

                    2. 降低新人適應成本:實習生已熟悉企業文化與工作模式,轉正後的適應期較短,能快速上手。

                    3. 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提供優質的實習機會,能提高企業在學界的口碑,吸引更多優秀學生。

                    4. 薪資成本較低:實習生的薪資與正式員工相比較低,有助於企業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獲得人力資源。

                    • 缺點:

                    1. 流動率較高:部分實習生可能只是為了獲取學分或短期經驗,實習期結束後不一定會留下。

                    2. 需要投入指導資源:企業需安排專人培訓與指導,短期內可能影響正式員工的工作效率。

                    3. 未必適用所有職位:部分專業領域(如高階管理、特定技術崗位)較難透過實習計劃獲得合適人選。

                    • 適用企業類型與建議:

                    適合科技、金融、顧問、廣告、製造業等需要長期培養專業人才的企業。
                    建議企業與大學合作,提供有結構性的實習計劃,並設定實習轉正的標準,提升留任率。

                    7. 競賽與活動招募

                    企業可透過舉辦專業競賽(如程式設計、廣告創意、工程設計等)吸引優秀人才,並透過競賽過程觀察參賽者的實力,進行人才招募。

                    • 優點:

                    1. 吸引優秀人才:競賽提供展現實力的機會,能吸引高素質的求職者參與。

                    2. 建立企業品牌:舉辦高規格競賽能提升企業在業界與學界的知名度,塑造專業形象。

                    3. 直接評估實力:透過競賽成果,企業可直接評估參賽者的能力,降低選才風險。

                    4. 提升人才對企業的認同度:參與競賽的選手若獲得企業獎助學金或工作機會,對企業的忠誠度與歸屬感較高。

                    • 缺點:

                    1. 舉辦成本較高:競賽需要資源投入,如場地租借、評審費、獎金等。

                    2. 適用領域有限:較適合技術性或創意型產業(如IT、廣告、設計、工程等),傳統產業可能較難透過競賽方式招募人才。

                    3. 競賽成績不等於工作能力:參賽者可能擅長競賽,但未必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需要進一步考察。

                    • 適用企業類型與建議:

                    適合科技、廣告、設計、工程等創新型產業。
                    建議企業將競賽作為長期品牌策略的一部分,並提供實習或職位機會給表現優異者,以提升招募效果。

                    8. 高階人才獵頭(Executive Search)

                    針對中高階管理職位,企業可透過專業獵頭公司尋找並挖掘市場上優秀的管理人才。這些獵頭機構通常擁有豐富的業界人脈與人才庫,能夠快速鎖定並接洽適合的候選人。

                    • 優點:

                    1. 精準匹配適合的中高階人才:獵頭公司專門針對企業需求,推薦經驗豐富且適合企業文化的高階人才。

                    2. 縮短招募時間:企業若自行搜尋高階人才,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資源,獵頭公司可加速這一過程。

                    3. 保密性高:企業在尋找高階主管時,可能希望保持低調,獵頭公司能確保過程不影響內部組織運作。

                    4. 主動挖掘被動求職者:許多優秀的高階人才並不會主動求職,但透過獵頭公司可接觸這類被動候選人。

                    • 缺點:

                    1. 成本高:獵頭公司通常收取候選人年薪的20%~30%作為服務費,對企業而言是筆不小的支出。

                    2. 適用範圍有限:主要針對中高階管理層或特定專業人才,對於基層職缺效果不佳。

                    3. 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單次合作可能效果有限,企業需與獵頭公司建立長期關係,以提高人才匹配的成功率。

                    • 適用企業類型與建議:

                    適合尋找資深管理人才(如CEO、CFO、CTO等)或高度專業人才(如醫療、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專家)的企業。
                    建議企業在選擇獵頭公司時,確保對方熟悉自身產業,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以提升招聘效果。

                    三、綜合比較各招募管道

                     

                    招募管道

                    優勢

                    劣勢

                    適用企業

                    網路人力銀行

                    求職者多、篩選工具強

                    競爭激烈、成本較高

                    任何企業

                    企業官網

                    低成本、吸引高意願人才

                    流量有限

                    知名企業

                    校園徵才

                    接觸新鮮人、提升品牌

                    學生經驗不足

                    需要儲備幹部的企業

                    就業服務站

                    有政府資源、降低成本 

                    行政程序繁瑣 

                    中小企業

                    員工推薦

                    人才品質高、降低成本

                    覆蓋範圍有限

                    任何企業

                    實習生計劃

                    低成本篩選人才、提升企業形象

                    需投入培訓資源

                    技術、顧問、製造業等

                    競賽招募 

                    吸引優秀人才、提升品牌 

                    成本高、適用產業受限 

                    科技、廣告、工程等

                    高階人才獵頭

                    精準匹配高階人才、保密性高

                    成本高、適用範圍有限

                    需要資深管理或專業人才的企業

                     

                    四、企業的招募策略建議

                    1. 建立多元化招募策略

                    企業不應只依賴單一管道,而應根據職缺屬性,靈活搭配多種招募方式。例如:

                    • 基層職位:可使用人力銀行、校園徵才、內部推薦。

                    • 專業技術人才:可使用實習生計劃、競賽招募、獵頭。

                    • 中高階管理人才:可透過內部推薦、獵頭公司等方式。

                    2. 強化雇主品牌形象

                    許多求職者在選擇企業時,除了薪資福利,還會關注企業文化、發展機會等。
                    因此,企業應透過官網、社群媒體、校園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吸引力。

                    3. 數據化招聘管理

                    企業應透過數據分析不同招募管道的效果,例如:

                    • 履歷投遞轉換率(多少人應徵 vs. 多少人進入面試)
                    • 面試通過率(多少人面試 vs. 多少人錄取)
                    • 新進員工留任率(錄取後留任6個月或1年的比例)

                    根據這些數據,調整並優化招募策略,提高人才匹配度。

                    4. 建立長期人才庫

                    企業應該將所有應徵者、實習生、競賽參與者的資訊記錄下來,建立內部人才資料庫。
                    即使當下未錄取,也可以在未來有適合職缺時,主動聯繫合適的候選人,縮短招聘時間。

                    五、結論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必須採取更靈活且多元的策略。透過網路平台、內部推薦、實習計劃、競賽活動、高階獵頭等不同方式,企業可以更精準地找到合適人才,並提升雇主品牌形象。

                    關鍵成功因素:

                    1. 靈活搭配招募管道,提高人才匹配度。

                    2. 提升企業品牌吸引力,吸引優質人才主動應徵。

                    3. 建立長期人才庫,確保關鍵時刻能快速找到合適人才。

                    4. 數據化管理,持續優化招聘流程與策略。

                    透過以上策略,企業將能更有效地吸引與留住優秀人才,確保組織的長遠發展與競爭優勢。



                    想邀請張力仁老師上課,歡迎聯繫:https://tangyu-consultant.com/contact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情境領導

                      什麼是情境領導?有哪些情境?身為主管要怎麼辨識?怎麼面對與因應呢?

                      換位思考,你好我好大家好

                      換位思考真的是說的簡單,做起來一點都不容易,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傳授嗎?

                      日常績效管理

                      日常績效管理這樣做!主管的輔導與回饋實戰技巧 | 張力仁

                      在現代企業中,主管的角色不僅僅是分派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管理日常工作、追蹤進度、解決問題,並協助團隊提升績效。本文將探討主管如何進行日常績效管理,確保團隊朝著目標前進並達成成果。

                      績效評核做法

                      績效評核這樣做:結構化回饋流程與建設性面談技巧|張力仁

                      期末績效回饋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有效的績效回饋不僅能幫助員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現,還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然而,績效回饋需要結構化的流程與策略,以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本文將探討期末績效回饋的目的、準備工作、常見錯誤及其避免方法,並說明如何利用期末績效回饋提升來年績效,最終分析其長期管理意義。

                      部屬培育的時機

                      主管必須在適當的時機給予部屬指導與建議,以便讓部屬能即早進入工作狀況

                      跨世代領導與管理

                      團隊帶領的過程中,不只是要面對新世代的同仁,還有資深的同仁,不同世代齊聚一堂,增添領導管理上的壓力啊!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地址: 203 基隆市中山區復興路209號7樓之3
                      • 公司名稱: 唐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統編: 5089303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張力仁老師的型男拖行日誌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