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但要Know HOW,更要Know WHY
新世代部屬培育的應注意事項
2023 Jul 03 部屬培育與工作指導
最近熱門的金曲獎發生了一件糗事
那就是頒獎人在唸得獎人時,不小心將得獎卡片上大大的「評審主席」名字誤以為是得獎人的名字而唸出,巧的是,正好有一位入圍的製作人的名字和評審主席的名字相似(陳建O),因此該製作人就上台接受領獎,最後才知道是烏龍事件,又請該製作人下台,由真正得獎人上台領獎。這個畫面真的有點尷尬啊!
原本大家都把矛頭指向頒獎人,怎麼會犯下念錯這種錯誤,但是看到頒獎卡片之後,大家又覺得是主辦單位的設計有問題,讓頒獎人錯認得獎人,而很無辜的犯下這烏龍事件…
不過,也有幾個網友和我想了相同的問題:「主辦單位的卡片設計是真的很有問題,但是,在這麼重要的時刻,這麼重要的頒獎典禮的情況下,主辦單位和頒獎人在事前彩排的時候,是否有告知頒獎人怎麼『閱讀』這個頒獎卡片呢?」這讓我們不禁思考:前面也已經完成了幾個頒獎的進行,前面幾個頒獎人也拿到相同格式的卡片,怎麼就沒有出錯呢?
據聞,在此獎項之前,也有一個在頒獎的過程中,頒獎人不小心唸錯得獎人姓名,唯一幸運的是,該頒獎人先唸出了「正確的」得獎作品,才念「錯誤的」得獎人名字,既然如此,為何沒有人發現這樣的狀況趕快提醒後面的頒獎人注意呢?
這當然可能涉及到「在彩排的時候,主辦單位沒有完整的告知頒獎人流程、細節,以及『應注意事項』」,也或者是主辦單位有告知,但是頒獎人因準備事項過多,當下漏聽、漏看,或者疏於記錄下這「重要的關鍵」,以致於在這「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發生了這麼尷尬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這個狀況在我們「部屬培育與工作指導」的過程中有特別提到:「現在的新世代不只是想要知道『Know WHAT』,他們更多時候想要知道『Know WHY』」。甚至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正因為工作中有太多的「眉角」,以及太多因為「自以為是」、「這個你應該早就知道」而讓指導者疏於提醒,被指導者疏於紀錄,而在工作的執行過程中,發生「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的狀況發生。
時代轉移,各世代對於工作的理解與要求不同,四五年級的世代要的是「Know What」,也就是告訴我怎麼做。六七年級的世代要的是「Know How」除了告訴我步驟之外,也要告訴我完成的方法是什麼!而新世代的八九年級,更多要的是「Know Why」,在告訴我這些步驟、方法時,我想聽的是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做會怎樣嗎?為什麼同樣的工作,別人是那樣做,我們卻這樣做?
面對新世代提出的「Know WHY」,我們常聽到一些資深主管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當初我師傅就這樣教我,我就這樣做了,只知道這樣做是最有效的。」而這樣的回答往往會造成新世代同仁對主管的不諒解,認為主管是在「藏步」或者「根本不知道怎麼做事情」,這樣對主管的權威就會受到質疑。
工地裡的老麥師傅與徒弟大興
大興已經在營造公司任職工程師一個月,主管陳副理為了讓大興早點瞭解工地的施工狀況,因此指派大興明天起到大發建設的工地找工地主任老麥報到,並且在工地實習的這段時間當大興的師傅,教導大興一些工作的實務。
大興到大發建設的工地報到後,工地主任老麥帶著大興進入工地說:「大興啊,今天我們要做施工架的搭建,所以我來教你怎麼做。」大興表示非常興奮。
老麥說:「因為我是施工架的作業主管,我都會請相關的作業人員來召開一次對施工架的結構會議,我也請所有的人員一同來參與施工架的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課程。」
大興說:「蛤?搭建施工架前還要先上課喔?」
老麥說:「當然啦!這樣子我們才能夠事先知道相關的安全規範,預防一些災害發生。」
教育訓練課程後的隔天,大興穿著簡便服裝,很興奮地找老麥說:「師傅,師傅,快快快,我們趕快去工作吧!」
老麥說:「大興,等等,要上去施工架時,你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配戴作業人員的防護具,例如(指著自己全身)棉手套、安全帶、安全鞋,還有安全帽這些相關的安全措施,一個都不能少!」
大興說:「哎約,師傅,戴這種棒球帽比較帥啊!」
老麥說:「戴這帽子比較帥?等一下鋼筋掉下來砸到你的頭,看你怎麼帥!」
大興勉為其難地說好吧,就去換穿裝備,並再三確認之後,前來找老麥師傅。
大興說:「師傅,現在可以去搭設施工架了吧!」
老麥說:「先別急啦!在搭設施工架前,要先檢查所有的材料是不是有缺陷,使用的鋼材是不是有符合國家的標準,然後全部都自我檢查過一遍之後,才能夠開始準備搭設施工架!」
大興說:「原來喔,那我知道了!」
接著老麥帶著大興走到材料區說:「符合國家標準的施工架,需要標示製造廠商名稱、商標、製造年份,還有「框」、「併」、「單」、「聯」這些字的標示。」
大興說:「是的,師傅,我知道了!」
老麥突然說:「大興,我現在來考考你,搭設施工架的第一個步驟要做什麼?」
大興很得意地說到:「師傅,這個我知道,我有認真上你的訓練課程,就是搭設施工架的地基要平整,地面要整平,對不對啊?」
老麥說:「不錯喔!大興,師傅說的話你都有認真聽下去!沒有錯,如果說我們在搭設施工架的時候,基部地面不夠平,可能我們還沒有搭建完成前,施工架就會倒塌!而引起意外事故啊!」
這一段在工作現場中最常出現的工作指導對話,新進的徒弟總是很想趕快上工,但是資深的師傅總是會諄諄教誨與提醒徒弟應該注意的步驟。雖然當下徒弟都有聽到、聽完、聽懂,也可能會進行操作,但是下一次操作同樣的步驟時,徒弟是否依舊能夠記得這些要點?
或者,當徒弟有一天也成為了資深人員,或者成為了師傅,他是否也能夠如他的師傅一樣將這些重要的流程、步驟與應注意事項「傳承」給他的徒弟或者部屬呢?
工作知識萃取的方式
我們可以透過「3W法則」也就是「What, How, Why」來了解工作完成的方法與「眉角」
What:就是步驟,也就是完成工作的流程。通常在標準作業程序(SOP)中可以得知,當沒有SOP時,就靠帶領資深同仁完成所有的步驟。
How:就是方法,也就是要做好What步驟,所需執行的動作、使用的工具,或者操作的細節。同樣的,這通常在標準作業程序(SOP)中也都有說明。
Why:就是理由,也就是完成這項工作的重要「眉角」,這個做法長期被資深同仁所運用、操作,必定有其緣由,可能是因為品質的要求、可能是因為方便操作、也可能是為了安全的考量。這些都是「趨吉避凶」道理所在。
如何進行部屬培育
1.盤點部門所負責的工作有哪些
2.盤點每個工作項目所需要的能力
3.評估部屬工作的能力水平與落差
4.針對部屬不同的狀況,進行培育方式的規劃
5.新世代溝通與指導:不但要Know HOW,更要Know WHY
6.工作指導的執行